科学研究
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批准设立并试运行,2011年通过教育部专家的建设验收并正式运行。2017年首次参与并通过教育部信息类重点实验室评估后🥴,成立了第二届实验室管理机构和学术委员会😈。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☝🏽:新型极微弱、宽波段光电探测成像理论、技术与系统;新型高分辨光学系统设计、制造与检测;新型计算成像及显示理论、技术与系统;微纳光学与医学成像;新型高性能激光器与激光成像雷达🧑🏿🎨。
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一级重点学科“光学工程”👩🏻🦯➡️、一级学科“仪器科学与技术”(部分),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,以光电成像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👦🏻🤞🏻,研究光电目标与场景的图像信息的获取、成像、转换👱♀️、传输、处理、显示等环节以及系统设计、评价及模拟仿真等有关的新理论、新方法和新技术🚳,发展新型光电成像系统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2️⃣,具备先进的总体设计、模拟与仿真、测试评价和高速实时图像处理技术的能力,成为国内承担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研究🤱🏿、开发领域重大、重点任务的重要的基地,以及培养该学科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🐗。
重点实验室以“高起点、高水平、高目标”为总体建设指导目标,遵照“坚持自主创新👨❤️👨、重点跨越、支撑发展🤳🏿👅、引领未来”的指导方针😂,瞄准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,开展基础性、原创性和前瞻性研究;同时根据国家“十四五”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,遵循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🤥,建设成为我国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研究👩🏽🦳🪸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高水平综合平台🚴🏿♀️,形成鲜明特色,在国内处于不可替代的领先地位𓀕,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具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地位🟡。
重点实验室特点及优势在于所依托的“光学工程”国家一级重点学科🤲🏽,具有悠久的学科历史和积累,为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,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🦻🏽。实验室拥有固定科研人员120余人,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🪠,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,国家级青年人才9人,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2人💊,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🙅🏻,教育部跨世纪/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🧑🏼🌾,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1人,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。形成了一支以周立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,国家级领军人才与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,学术水平高、治学严谨🥷🏽🤦🏽、思想活跃、勇于创新的学术梯队。
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主 任:金伟其
副主任🧫:许廷发 刘 越 马 旭
学术委员会
主 任:姜会林
副主任:房建成 顾 瑛
委 员:戴琼海 郁道银 陈 钱 蔡 毅 张存林 刘忠领 隋 婧 王涌天 赵维谦 董 毅